新闻动态
- 发布日期:2025-05-21 01:54 点击次数:170
2025年4月25日,一辆汽车在莫斯科州巴拉希哈市爆炸,俄方随即证实死者正是雅罗斯拉夫·莫斯卡利克中将。4月28日晚,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高调发布消息,亲自听取了情报与国安部门的行动汇报,并毫不遮掩地宣称:乌克兰对俄高级指挥人员进行了“清除”。这不是暗示,而是直接的承认。
那么,这几年乌克兰究竟实施了哪些暗杀行为,这些行为踩了哪些国际法红线,又为什么遭到了国际社会的一致谴责?
一、乌克兰暗杀名单上的“大人物”
乌克兰情报部门这几年可没闲着,专挑俄罗斯军界“大老虎”下手!比如:
• “生化司令”基里洛夫:这位俄军防化部队一把手,在自家楼下被一辆遥控滑板车炸飞。乌方得意洋洋:“是我们干的!”
• 导弹科学家沙茨基:参与研发俄军“大杀器”Kh-59巡航导弹的专家,在莫斯科郊区被神秘枪手干掉。乌情报局被曝是幕后黑手。
这种“定点清除”看似解气,但国际社会却炸了锅:打仗也要讲规矩!
二、国际法:暗杀行动踩了哪些雷?
别以为战争就能无法无天,《日内瓦公约》可不是摆设!乌克兰这波操作至少踩了三条红线:
1. “挂羊头卖狗肉”(背信弃义)
《日内瓦公约》公约规定:禁止伪装成平民搞偷袭!比如用送外卖的滑板车藏炸弹,把居民楼当战场——这就像打游戏开外挂,直接破坏战场“公平性”,这些都是公约明令禁止的。
2. “误伤吃瓜群众”(区分原则)
打仗必须分清军人和老百姓。基里洛夫住的居民楼里还有普通大妈、遛狗大爷,炸弹一响他们怎么办?这种行为就像在菜市场扔手雷,国际法第一个不答应!
3. “科学家的命算不算?”(目标争议)
导弹专家沙茨基算军人还是平民?法律界吵翻了天。但多数专家认为:没穿军装、没拿枪的人,不该被“就地正法”——毕竟实验室和战壕是两码事!
三、为什么全世界都在骂?
1. “冤冤相报何时了”
你今天暗杀我的将军,我明天就能炸你的市长。这种“以牙还牙”只会让战争越来越脏,最后倒霉的还是老百姓。
2. “规则崩了谁都输”
如果所有国家都这么玩“斩首游戏”,战争就变成黑帮火拼。医院、学校、居民楼全成靶子,地球分分钟变《饥饿游戏》现场!
3. “和平的路被炸断了”
两边本来就和谈艰难,现在又添血仇。就像两人吵架时互掀老底,这架还怎么劝?
四、无规则的战争,比野兽打架更可怕
国际社会为啥要管这么宽?因为历史告诉我们:无规则的战争,比野兽打架更可怕。
• 二战时毒气战害死百万人,才有了《禁止化学武器公约》
• 越战“橙剂”毁了三代人的健康,才催生更严格的作战规则
今天的暗杀争议,其实是在问全人类:我们要退回丛林法则,还是守住文明底线?
暗杀看似“快意恩仇”,实则打开潘多拉魔盒。战争再残酷,也得有规矩——因为失去约束的暴力,最终会吞噬所有人。